合唱比赛歌曲《走向复兴》朗诵词 40字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新的道路。
我们是最好的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我们迎着风雨前进,团结卷筒臂,
我们敬爱的国家都应该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前进,前进,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雨;
向前,向前,向前,肩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大海乘坐进入太空。
英勇的儿子,我们的古代文明展示一个新的光的女儿。
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和再生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中国主张世界的东方。
向前,向前,向前,不可阻挡的雪崩;
前进,前进,前进,共创辉煌,复兴。
求《走向复兴》的歌词!!要合唱的歌词
歌曲:走向复兴
专辑:阎村镇乐声合唱团
发行时间:2012-08-20
歌手:阎村镇乐声合唱团
作词:李维福
作曲:印青
歌词:
歌唱伟大的祖国
歌唱伟大的党
为了民族复兴
我们携手并肩向前方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
走在崭新的道路上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
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
万众一心挽起臂膀
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
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走向复兴合唱原唱
歌曲《走向复兴》合唱的原唱是殷秀梅和戴玉强。
1、殷秀梅
殷秀梅,1956年1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祖籍山东平阴,中国内地女歌手,是国家一级演员。2009年9月,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殷秀梅独有的宽厚明亮、刚柔相济的音色,气度不凡、亲和大方的舞台形象,征服了无数观众。
2、戴玉强
戴玉强,1963年3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中国内地男歌手,美声唱法,男高音歌唱演员。2012年9月,凭借歌曲《走向复兴》获得第12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他的甜美柔润。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加之气息从容,强弱自如,分句完美。
歌曲《走向复兴》简介
《走向复兴》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的一首歌曲。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创作于2009年。《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压轴曲目。
《走向复兴》这首歌旨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起到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振奋人心的歌词配合进行曲的谱曲方式,铿锵节奏擂响走向复兴的战鼓,仔细品味歌词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这里面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有众志成城的斗志,有坚定无比的信念,有创造辉煌的梦想。
求歌词:走向复兴歌曲合唱
这首来自总政合唱团演唱的《走向复兴》歌词如下:
走向复兴
作词:李维福
作曲:印青
演唱者:总政合唱团
作曲:印青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
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
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
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飞向太空驰骋海洋
我们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古老文明焕发新光芒
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振兴中华是我们理想
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前进!前进!向前进!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前进!前进!向前进!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前进!前进!向前进!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前进!前进!向前进!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走向复兴!走向复兴!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走向复兴》深圳市委要求:歌中一定要有共和国60年走过的足迹,有全民族情感的凝聚,又要表达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理想的心愿。这样的理念为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基调,由此,以民族复兴为歌曲主题,成为策划者与创作者们的共识。作曲家印青、深圳词作者李维福受邀成为主创人员。
《走向复兴》根据时代的要求负起传递向上的自信精神。它在节奏和旋律上很稳、不张扬,迎合了新中国面对困难,敌视、封锁的一种勇敢的精神。印青表示,李维福写的词表达出中国人在新的时期面向未来,不怕艰苦,走向民族复兴的一种信念,也与时代所需相呼应。
2、词曲创作
公元2009年,印青在接到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献礼作品的邀请时,起先并没有拿出一个像《走向复兴》这种“进行曲的方案”,还考虑了流行乐、爵士乐等。他一共创作了七八个版本,选曲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修改、反复验证,最终才确定使用进行曲这个方案。
《走向复兴》歌曲从创作到成型,凝结了众多人的心血。领导要求这首歌曲不仅要传递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来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兴盛富强的热切愿望,而且要好听、好唱,朗朗上口。就这样《走向复兴》单是歌词就李维福就修改了100多稿。
3、歌曲命名
《走向复兴》的歌名,最初想命名为《复兴之路》,但后来觉得没有动感,力量不足,最后还是确定为《走向复兴》。李维福认为复兴更能和现在的发展结合起来,复兴也是今后共和国发展的走向。歌词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4、歌词由来
歌词第一段,是词作者李维福从中国60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是写实;第二段,是他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以及其艰难的发展过程,是写虚。
而在副歌部分,《走向复兴》则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又昂扬的歌词,表达中国人民的自信,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期望。为了让歌曲和老百姓能够更加贴近,李维福收集了很多资料和民意,在歌词中运用了“排山倒海”、“何惧风浪”等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