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技术与原理(无土栽培技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理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的是无土栽培的概念.

解答: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

故选:B

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土壤的特殊的栽培方式,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无土栽培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无土栽培的实质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而营养液的产生,是以李比西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依据的。因此,矿质营养学说是无土栽培的理论基础。早在1840年,李比西就提出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是通过吸收溶解于水的无机物来进行生长发育的。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证实,补充和完善这一学说。1842年德国科学家卫格曼和波斯托罗夫等人利用容器砂培成功。1859-1865年,萨克斯和克诺普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植物体,明确了其中含有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并首先利用无机肥料配制营养液,培育作物获得成功。1935年,美国科学家霍格兰和阿农等人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溶液的组成及浓度,进一步阐明了添加微量元素的必要性。并对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许多营养液配方。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研究,终于使无土栽培发展成为一门新技术,并使其实用化。无土栽培的基本原理,就是不用天然土壤而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根系生长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水分、酸碱度、通气状况及根际温度等,设计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的装置和栽培方式来进行无须土壤的作物栽培。因此,要掌握好无土栽培的技术,不仅要了解作物栽培有关知识,而且要掌握营养液的管理技术。

无土栽培种菜,这个原理是什么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在无土栽培技术中,能否为植物提供一种比例协调,浓度适量的营养液,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无土栽培的原理是什么

常规栽培植物,用土壤作为植物的支撑体,使根系有伸展的空间。同时协调植物水、肥、气、热四大生态因子,供植物生长和发育。而用砂粒、蛭石等疏松透气的物质代替土壤栽培植物,用营养液代替有机肥料施用,称为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协调了水、肥、气、热四大生态因子之间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无土栽培不用土壤,可避免土壤栽培的很多缺点,植物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空气,如果土壤疏松、通气、水分和肥料状况好,植物生长发育健壮,开花结实多。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者是相互影响的,施肥后,必须浇水,使肥料溶解于水中,供给植物吸收。浇水少,肥料溶解量少,浓度高,不利于根系吸收,而且会因浓度大发生肥害,灼烧根系。相反,如浇水多,肥料溶解好,但土壤空隙被水分占据,空气少,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严重时会因窒息而烂根。为了缓和和改善水、肥、气、热之间的矛盾,土壤耕作措施如翻地、浅耕、中耕、松土等,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出最优越和最理想的环境,使土壤栽培的增产潜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无土栽培用的基质比土壤疏松,通气和排水性能较好,工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还可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及时供给适宜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同时又可自动供液,便于工业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植物开花期早,产量高。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均采用无土栽培法栽培果树、花卉和蔬菜。北京东北旺苗圃,用水培法播种的桧柏,一年生小苗高23厘米,而在土壤中播种苗一年生小苗高13厘米;连云港市园林处水培扦插的黄杨,生根率提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