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教材电子版)

电大法学大专《民事诉讼法学》简述民事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1)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它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和民事诉讼活动,这种调整对象是特写的,是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的。(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是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是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以及保障民事诉讼主体诉讼权利和落实诉讼义务的规定。(3)民事诉讼法具有广义性。民事诉讼法的广义性是与民事诉讼的广泛性相适应的。由于民事诉讼广泛适用于民事、经济、劳动争议、专利、商标、海事、债务催偿和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类型的案件。因此民事诉讼法也就广泛地适用于民事诉讼范围的各类案件的诉讼。(4)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的特有性。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这是由民事活动本身所决定的,这也是与其他诉讼法律相比较的最明显的特征。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学和它的研究对象如下:

民事诉讼法学是分析研究民事诉讼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实施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规律的科学。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分析民事诉讼法的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运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

所谓民事诉讼法的运动形式,就是指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所谓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是指民事诉讼法在产生、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

所以,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都是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民事诉讼,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裁判民事争议的程序和制度。

按照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民事诉讼是诉讼主体(广义)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广义的民事诉讼除了审判程序外,还包括执行程序。从理论上讲,由于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最为复杂。

民事诉讼的意义:

1、对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的深化,促进民诉理论体系的完善。

2、对民诉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的指定、修改和完善。

3、研究民诉目的,有助于民诉法的贯彻与实施。

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简介

这本书系统、准确、精炼地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六编,即理论编、制度编、通常程序编、特殊程序编、民事挂靠程序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编。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又注重突出重点。本教材按照本科生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妥当安排各部分在教材中的权重。对于法学本科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写清楚、写透彻、写充分。另一方面,力求精炼,简洁、明快是这本教材的一大特点。

本书力求全面反映新理念、新理论,在理论编中,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民事诉讼法学新的理论与新一观点。本教材首力做好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再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生育三个方面的新增条文与修改条文进行阐释,另一方面,也全面梳理了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解释,对这些司法解释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更新与解释。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的区别如下: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否平等,是否发生是自愿的,内容是等价有偿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人民法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诉讼关系是否发生就原告说是自愿的,而被告说并非自愿。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也不存在等价有偿问题;

2、民事法律关系排斥权力的作用,而尊重当事人意志;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具有一定权力性质,人民法院行使的是国家审判权;

3、民事法律关系是实体法律关系,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程序法律关系。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