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如果帮助到你,能帮忙点个采纳吗?谢谢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背景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了什么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这一年爆发的中日海上大战,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
在甲午战争过程中,清廷一直在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深化,人民承受着更加深重的灾难。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890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支援。
1892年,日本借口帮助朝鲜镇压起义,出兵朝鲜,为制造中日摩擦埋下伏笔。
1894年6月,日本借口中国的北洋水师扣押一名日本水兵,要登船搜查遭拒,遂以保护侨民为理由,在黄海巡航,并骚扰中国的海上运输船,7月在黄海的大东沟区域击沉了一艘清政府的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同年8月,日军发动平壤战役,清军爱国将领左宝贵孤军奋战,英勇牺牲。
1894年10月,黄海大海战,清军5艘近代化的主力铁甲舰遭遇重创和沉默,邓世昌英勇牺牲。同时,在朝鲜战场的日军继续向北,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1895年1月,由于清军奉行不战自退,保全实力的投降政策,日本海军轻易登陆威海,烟台,包围了北洋水师大本营威海卫,日本陆军跨过鸭绿江,进军辽东半岛,于1月28日占领旅顺口,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1895年2月,日军攻陷了战略地位优越,易守难攻的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甲午战争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打破了中国人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迷梦和幻想,也加快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高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