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叶兜兰的介绍
硬叶兜兰(学名:Paphiopedilum wardii)兰科,兜兰属地生或半附生植物植物。叶基生;数枚至多枚,叶片带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子房顶端常收狭成喙状;花大而艳丽,有种种色泽;中萼直立,花粉粉质或带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头肥厚,下弯,柱头面有乳突,果实为蒴果。兜兰花比较雅致,色彩比较庄重,色及带有不规则斑点或条纹。花瓣较厚,花朵开放期比较长。属观赏类花草。(概述植物是硬叶兜兰,图片来源1)
硬叶兜兰的栽培技术
(硬叶兜兰的人工栽培视频 6分钟左右开始讲解具体方法。)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
适当施肥可以保证兜兰健壮生长和开花。但是兜兰对盐很敏感,一定不能多施,以免产生盐害。如果不能够正确把握好施肥技术,还是少施为妙。台湾的兰界人士有个好方法可防止盐分累积,就是在浇水后1~2小时后待基质中的盐分可以析出后,再浇水一次。一般除了冬季以及夏季气温过高时不施肥外,其他时间可15~20天喷洒2000倍左右的水溶性速效肥一次,要注意肥料中氮、磷、钾的比率,未开花株用N-P-K=20-20-20或15-15-15的肥料,近开花株补充磷钾肥,以促进开花。地生种也可以使用农家肥,但必须加水腐熟后方可稀释施用。所有的兜兰品种都易受红蜘蛛侵害,尤其是生有光滑叶片的品种。因此,应时常检查叶片。其他的害虫很少危害兜兰。兜兰常见病还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新鲜、流通的空气可起预防作用。
兜兰的病虫害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和酷暑的季节,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炭疽和褐斑等病害,每2周用百菌清和托布津500~1000倍液喷洒可防止这些病害的发生,同时要改善通风条件,才能杜绝兜兰的发病。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粉虱、蛞蝓和蜗牛等,防治方法可用相关农药喷杀或诱杀。兜兰病毒病是不治之症,一经发现要立即隔离或予以深埋弃置,以免传染其他健康植株,最终全军复没。
硬叶兜兰是几级保护植物
硬叶兜兰是兰科、兜兰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数枚至多枚,叶片带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花大而艳丽,有色泽感,色和带有不规则斑点或条纹,中萼直立。硬叶兜兰分布在我国广西西南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越南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1700米的石灰岩山坡草丛中或石壁缝隙或积土处。
硬叶兜兰是几级保护植物
硬叶兜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了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华盛顿公约》附录2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
硬叶兜兰的具体形态
硬叶兜兰是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地下有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根状茎有少数稍肉质而被毛的纤维根。叶基生,二列,叶片长圆形或舌状,坚革质,先端钝,上面有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背面有密集的紫斑点并具龙骨状突起,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花葶直立,有紫红色而有深色斑点,被长柔毛,顶端1朵花。花苞片卵形或宽卵形,绿色带紫色斑点,背面疏被长柔毛。花大,艳丽,中萼片与花瓣通常白色而有黄色晕和淡紫红色粗脉纹,唇瓣白色至淡粉红色,退化雄蕊黄色并有淡紫红色斑点和短纹。花瓣宽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内表面基部具白色长柔毛,背面多少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卵状椭圆形至近球形,花期3-5月。
硬叶兜兰适宜的生长环境
硬叶兜兰生长在海拔1000-1700米的石灰岩山坡草丛中或石壁缝隙或积土处。多生长在森林覆盖的悬崖或断岩石壁积土处,土层浅薄,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高。
硬叶兜兰的分布区域
硬叶兜兰主要产自我国广西西南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在越南也有分布。